課題申報案例(地理、歷史、思想政治)
項目類別編號 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申報、評審書(2011)年度第(九)期課題名稱: 課堂可操作性學習行為研究——以地理學科為例 課題主持人: 所在單位: 徐州市賈汪區**中學 申報日期: 2011/8/29 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二O一一年制 一、課題研究人員基本情況 主持人姓 名**性 別男民 族漢出生年月1970 年 8 月 行政職務教研組長專業技術職稱中學高級研究專長課堂設計最后學歷 本科最 后 學 位工作單位徐州市賈汪區**中學固定電話手機(必填)通訊地址徐州市賈汪區**中學郵政編碼221011電子信箱課題組成員基本情況(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姓 名專業技術職稱工 作 單 位研究專長在課題組中的分工情況鄭**中教高級徐州市賈汪區**中學課堂管理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王**中教高級徐州市賈汪區**中學資料整理對需要與研究的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分析、綜合等。閆**中教高級徐州市賈汪區**中學課堂學習指導研究學生主要的學習行為和科學評價這些行為。劉**中教一級徐州市**中學課堂設計如何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徐**中教一級徐州市*中學課堂組織如何科學有效組織學生的學習行為。張**中教一級徐州市**中學學生心理與學生溝通、探討不同學習行為對他們的影響。課題主持人(2006年—2010年期間)曾擔任過哪些教育科研項目研究,完成情況如何項目來源課題名稱批準時間在課題中的分工完成情況徐州市教科所英美中學網絡地理試題對中考地理命題的借鑒2010年主持已完成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地理課堂活動設計與過程評價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年第六期課題核心成員已完成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中學地理感悟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年度第八期課題核心成員正在進行發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論 文 或 著 作論文或著作名稱出版部門或發表報刊日 期《地理教學中如何聯系古詩詞》地理教育2011年z1期《地理成績的歸因分析》現代教育教學導刊2011年2期《地理教育應避免狹隘的愛國主義傾向》教壇聚焦2010年第28期《地理課堂活動整體設計初探》地理教學2004年12期《收聽新聞聯播 輔助地理教學》地理教學1998年1期《中學生從眾現象初探》班主任之友1996年4期《談新時期的集體主義教育問題》徐州教育科研1994年3期《探究與訓練●地理》七上七下八上八下部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 二、課題設計論證(限8000字內,可附頁)(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課堂課堂既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和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教室或場所,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和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特定時間段,是實現教育教學和學習活動的主渠道。課堂具有空間屬性,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構成不同的空間結構和空間環境。課堂具有時間屬性,特定的時間段內師生各種活動行為都是以時間為坐標進行的。不同的時間空間,師生的課堂行為總在發生不同的變化。課堂學習具有目的屬性,是為了學生的全體發展、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實現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要根據學習實際,結合學習情境,抓住課堂內的思考、操作、訓練、記憶、合作、交流、實踐等各種機會,進行體驗、感悟、提升、發展。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挖掘蘊涵學習內容的無限生機和活力,把課堂營造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樂園,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然、有序地學習,提高思維、交際、表達等各種能力。2. 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教師和學生根據課程改革的整體目的要求, 在實施過程中按照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采取科學的程序、步驟,達到既定目標的特征。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需要按照學習要求,清楚自己行為步驟、方法和要達到的結果。可操作性要求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明確具體、程序合理、簡潔易行等特點。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盡量做到可觀測、可重復、易于直接操作,這樣利于學生自評、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出學習行為的可操作性,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能力,提升學生自我指導、自我調控、自我發展的能力等。 3.學習行為學習是由于經驗或實踐的結果而發生的持久或相對持久的適應性行為變化,是行為者借助于個體生活經歷和經驗使自身的行為發生適應性變化的過程。本課題所指的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是學生在各類學校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系統地接受前人積累的文化經驗,以發展個人的知識技能,形成符合社會期望的道德品質的過程。行為是指個體所表現的一切活動,是學生外顯的活動,包括動作、運動、反應或行動。它是可以被觀察、描述和記錄的,既可以公開,也可以隱蔽。人們可以通過改變引發行為的環境事件來改變行為。課堂學習行為是一定的社會規范、師生的個人素質和觀念以及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場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行為的基本單位是動作。地理學習過程中的講解、講述、朗讀、討論、算寫、讀圖、用圖、繪圖、練習、實驗、制作、演示、觀察、欣賞、體驗、演講、辯論、游戲、上網、角色扮演、計算機多媒體及其交互活動等是具體的課堂學習行為。(二)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現狀述評及研究意義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現狀綜述通過對CNKI等資料的收集,行為的研究多是針對教學的,以教學行為作為關鍵詞的近3萬條。例如劉筱清的《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教學行為研究》,該文章提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地理教學行為應該是一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究性教學行為,即師生共同在一種研究的狀態下,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分析和解決每一個問題;體驗
|
- 關 鍵 詞:
- 課題 申報 案例 地理 歷史 思想政治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