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指標概述
(二)企業評級中常用的財務分析指標 前面提到貸款企業評級分析中最重要的是財務分析,而目前普遍是應用比率分析法進行財務分析,這里介紹一些在財務分析中重要及常用的比率指標。 1、財務結構 a、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這一指標反應的是企業全部資產中有多大比例來源于負債,是評價企業的債務水平、償債壓力、償債能力以及分析企業在清算時債權人利益受保護程度的重要指標。該指標值一般不宜超過70%,通常40%被認定為理想值。指標值越高,債權人的風險通常越大,但對于股東而言只要總資產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仍然有利。 b、負債與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100% 它反映的是企業利用財務杠桿的程度、財務結構的穩定性以及股東權益對債務的保證程度,它與資產負債率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相同方面的問題。該指標值一般不應超過100%。 c、長期資本化比率=長期負債/(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100% 它反映的是企業長期資本中通過借貸方式籌措的比例,該指標值過高,表明企業長期債務過重,當企業收益下降時,有可能發生本息償付困難。一般情況下指標值不應超過40%,20%以下較為理想。 d、凈資產與年末貸款余額比率=凈資產/年末貸款余額×100% 它反映的是所有者權益對銀行借款償還的保障度,通常是衡量企業銀行借款規模的大小程度,一般情況下不應低于50%。 e、資本固定化比率=(資產總額-流動資產)/所有者權益×100% 該指標反映企業自有資金有多少用于長期資產投資,該值越高說明只有資本固定化程度越高,企業向外籌措營運資金的壓力約大。一般不應高出200%。 f、流動資產率=流動資產/資產總額×100% 該指標反映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指標值隨行業的不同差別較大,比率要符合行業特性。 g、固定資產凈值率=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100% 該指標主要用于生產性企業,反映生產設施、設備的新舊程度,也反映企業更新補充生產能力及擴大再生產的程度。老舊、落后的生產設備必然影響企業的生產,該值一般不應低于40%。 2、償債能力 a、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它反映企業以其流動資產支付流動負債的能力,比率越高流動負債獲得清償的機會就越大,該值最好要高于150%。 b、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預付帳款-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100% 也稱酸性測試比率,它反映的是企業以迅速可變現的資產支付流動負債的能力,該值最好要高于80%。 c、現金比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流動負債×100% 它反映的是企業即時的支付能力,對商業、服務業等最好高于40%,一般不應低于10%。 d、現金流動負債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100% 它反映企業當年經營活動盈余的現金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最好大于17%。 e、非籌資性現金凈流量與流動負債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100% 較上個指標增加了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這對考核對外投資比例較大的企業自身獲取現金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更加適合。 f、現金流量充足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償還債務支付現金+購建固定資產支付現金+分配股利支付現金)×100% 該指標主要說明當年經營活動盈余的現金是否足以償還當年到期債務、必要投資和支付股利,如果小于1,說明必須依靠其他來源如借款加以解決。 g、利息保障倍數=(利潤總額+各項利息支出)/各項利息支出 該指標反映企業正常經營盈余用以支付利息的能力,一般要高于3,最好大于6。有的應用另外一個公式考察:利息保障倍數=EBITDA/各項利息支出,EBITDA為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這里較上一個公式補充了非付現的盈余,更進一步反映企業的支付能力。 h、債務保護倍數=EBITDA/長短期債務余額 說明企業正常經營盈余的資金用于償債的能力,一般應高于0.2倍,最好在0.6倍以上。 i、到期債務償還倍數=期內(凈利潤+折舊+攤銷+其他償債資金)/期內應償還債務該指標多用于分析企業未來的債務清償能力,公式的分子是指在特定債務的存續期內企業可能獲得的償債資金,該值一般要大于1.5倍,3倍以上較為理想。 3、經營能力 a、存貨周轉速度=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水平 該指標反映企業存貨的周轉及變現速度,用以衡量企業的銷售能力及庫存狀況,指標值越高表明銷售越緩,占用流動資金越大,該指標在不同行業間差異較大。 b、應收賬款周轉速度=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平均水平 反映企業收回應收賬款的能力、應收賬款管理效率,當然這根企業的信用政策也有很大關系,應收賬款周轉的越快說明收入的風險越小。 c、主營收入現金率=主營活動現金流入/主營收入×100% 該指標反映的是企業當期收入的含金量,與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相關聯,后者越快,一般該指標越高。企業該比率長期低下必然降低企業資產的流動性,最終影響償債。 d、流動資產周轉速度=主營收入/流動資產平均水平 該速度如果偏慢,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經營就必須不斷補充流動資金或其他資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從而降低盈利能力。 e、固定資產周轉速度=主營業務收入/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表明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即每單位的固定資產在一定時期內能創造多少的收入,周轉速度低說明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不高,或者閑置。實際分析時應注意結合固定資產的凈值率,也就是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 f、總資產周轉速度=主營業務收入/資產總額 反映整體資產的利用效率,用以衡量企業總體經營能力。 4、盈利能力 a、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它說明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及盈利空間大小。不同行業的毛利水平有時存在很大差距,具體分析時應結合行業平均水平。 b、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的最終獲利能力,一定程度反映企業的核心市場競爭力,強而穩定的盈利能力是企業長久發展的重要動力。該指標與前個指標一樣也應結合行業特點考察。 c、營運指數=經營性現金凈流量/(經營活動凈收益+非付現費用)×100% 反映企業盈利的含金量,該指標長期低下最終影響企業付息能力及發展動力,一般要保持在80%以上。 d、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平均水平×100% 表明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企業經營的最根本目標就是達到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因此該指標在用以衡量企業的經營成果中十分重要,一般該值不應低于銀行一年期貸款的利率水平。 e、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各項利息支出)/總資產平均水平×100% 說明企業整體資本的運作效率,即獲取利潤的能力,同時也一定程度
|
- 關 鍵 詞:
- 財務指標 概述

關于本文